ysladmin

林语堂纪念馆

ysladmin 团游推荐 2024-05-24 13浏览 0

漳州有没有名人故居?

漳州是个历史名城,686年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敕建漳州郡,迄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历史。漳州有很多名人故居,包括芝山红楼龙海市白云岩***书院(朱熹);芗城区简氏侨馆(简大狮避难所);云霄县秋瑾故居;芗城区汪春源故居;东山县黄道周故居;漳浦县黄道周讲学处;漳浦县蔡新故居;漳浦县蓝廷珍府第;芗城区杨骚故居;芗城区蔡氏民居(蔡竹禅故居);平和县林语堂故居等。以下就简要介绍几个。

  • 芝山红楼

首先要说说***曾经住过的芝山红楼。芝山红楼,又称***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,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芝山南麓的胜利西路118号。1957年开放,1962年更名为“***居住纪念馆”,1967年改名为“***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”。

芝山红楼坐北朝南,是一栋三层砖石结构楼房。底层为地下室,墙体用条石垒砌而成,二、三层为砖木结构,红砖砌墙,故有“红楼”之称。楼内有7个房间,二层西南侧带有前廊,罗马拉式拱顶,三楼有凉露台,平面布局较合理,有明显的西式风格,楼前有广场,后有花园庭院,四周筑围墙,正面和东侧围墙上留有工农红军攻克漳州时书写的革命标语和口号。纪念馆馆藏丰富,有文物近千件。既有闽南地区革命活动的大量党史资料,又有红军攻克漳州照片、红军战利品、宣传品和游击队使用过的武器、袖章等实物,还有***当年工作生活用品。

林语堂纪念馆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林语堂纪念馆,坐落在芗城区天宝镇五里沙村,是中国大陆第一家林语堂纪念馆。这里天蓝水碧,十里蕉香,纪念馆依山而建,主体为二层环型建筑,正面古色古香,环型结构却近于西化。中国书法家协会***沈鹏为“林语堂纪念馆”题写馆名。馆前,安放一尊林语堂先生的塑像,由中国著名雕塑家李维祀教授设计制作。馆内展示各种版本的林语堂著作200多部,不同时期的林语堂照片100多幅,还有林语堂手迹,林语堂使用过的物品等。纪念馆从建筑设计,馆名题写,到塑像雕刻皆为中国一流专家所创作,展现极高的艺术水准,堪称“名人名馆”。

  • 黄道周讲学处、黄道周墓

黄道周(1585~1646)明末学者、书画家、抗清英雄。万历十三年(1585年)二月初九(3月9日),道周生于漳浦县铜山所,即今东山县铜陵镇,出生世家,年少家贫,自幼聪颖好学,5岁就学于铜山崇文书院;11岁即善文章;14岁游学广东博罗,获誉“闽海才子”;18岁居铜山海中塔屿耕读攻《易》;20岁开始与灵通山结缘;23岁始致力讲学著作;25岁携母迁居漳浦县城;28岁后隐于县城东郊的东皋攻书。

在漳浦县城,有两处古朴而僻静的所在,皆属黄道周。一处是东皋书舍,位于县城东郊石斋村前。四百年前,黄道周在此修学讲学。明亡后,书舍改名“明诚堂”以明志。如今,这里成为黄道周讲学处、故居,舍中字画、图像、石刻等物件,向人们诉说着黄道周的一生。一处是黄道周墓。1646年,黄道周在南京就义,门生花重金将其骨骸运抵漳浦安葬。墓旁安葬随同赴难的四位门人。如今,墓周边兴建黄道周公园。在民间,黄道周“由人成神”、享受香火,其精神历久弥新。朝代更迭,黄道周始终深受世人推崇、敬重,其遗迹得以完善保存。(闽南网 连培煌)

林语堂纪念馆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漳州林语堂纪念馆为何有“名人名馆”之称?

  “中国内地第一家林语堂纪念馆,坐落在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五里沙村,展馆占地7亩,地处319国道北侧,坐落在虎形山上的香蕉林中。留念馆从修建设计、馆名题写,到泥像镌刻皆为中国一流专家所创作,展现极高的艺术水准,可谓“名人名馆”。林语堂留念馆的完工与开放,给漳州增加了一处具备深挚文明内涵的游览新景点。

  这里天蓝水碧,十里蕉香,留念倌依山而建,主体为二层环形修建,侧面古色古香,环形布局却近于欧化。馆内展现各类版本的林语堂著述200多部,不同时期的林语堂照片100多幅,另有林语堂手迹、林语堂使用过的物品等。留念馆从修建设计、馆名题写,到塑镌刻皆为中国一流专家所创作,展现极高的艺术水准,可谓“名人名馆”。中国书法家协会***沈鹏题写了“林语堂留念馆”馆名。馆前安置尊林语堂先生的泥像,由中国闻名雕塑家李维祀传授设计制作。

  从展出的材料得悉,林语堂本籍地就在林语堂文明园附近的五里沙。林语堂的父亲在五里沙度过了他的青少年,起初做了教会的牧师。林语堂的母亲是田舍主妇,林语堂幼时生活在一个清贫的情况里。但山乡风情让幼时的林语堂“无邪、坦白和天然”。

林语堂纪念馆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鲁迅其实不是从开端就把林语堂打入“另类”的,他已经与林语堂有过深挚的交情。他们在一路评论辩论文学一路办刊物。只是起初因为文学观与对社会的见地有了不同,末了终究在当时的阶级斗争的“疾风暴雨”中各奔前程。但本日看来,他们两人的差别,并无基本的抵触。鲁迅是高举旗号临阵脱逃,林语堂不外是单独在一边以“风趣”奚弄人生,从平庸中咀嚼人生哲理。从昔时革命的必要来看,天然呐喊是第一位的。***如在和平年月,看林语堂的文章与***,能够深有体会。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xx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继续浏览有关 林语堂纪念馆 的文章